【校長專欄】年輕人被慨嘆打招呼要「再培訓」 校長:要理解青年人與人溝通的特點

中小學

發布時間: 2023/03/10 12:11

最後更新: 2023/03/13 10:47

分享:

分享:

問安背後就是一種「祝福」,即使在短短的一兩句中都包含祈盼主恩顧眷同校伙伴的意思。

疫後時代的校園可能已經不一樣了。有他校老師在研討會上抱怨現在的學生真難教,就算連基本的禮儀都好像完全不懂。我心想,這也難怪,因為過去幾年的疫情的確扭曲了學生的學習習慣,即使連打招呼這個簡單的動作都好像要再培訓。

先了解 後體諒 再教育

說起打招呼,大家有沒有留意時下年青人的打招呼方式都改變了?第一,入到室內見到人未必會向周遭的人示好:難怪,因為網課時同學們接通網路在等候室等候,的確毋須與任何人打招呼。

第二,未必會直望對方:也難怪,因為以前長期關鏡頭或一心二用地上網課,從來都毋須注意自己的眼神應該怎投放,當回到實體人際相處時,往往覺得四目交投是一件很尷尬的事。

第三,不輕易開聲示意:更難怪,以前網課時老師問問題,只要你死不開聲,甚或扮咪高峰壞了,任何人都奈不了你;再者,我們生活已經離不開的通訊軟件,養成了我們用符號來籠統表達的習慣。準確地利用語言文字來表達的機會相對以前少了,練習機會少了自然生疏和不習慣!

最新影片推介

現今轉寄的風氣非常盛行:你在這群組收到的,轉頭就在其他完全與前者不相干的群組再次收到。有時轉寄別人的東西當作自己的心聲,又或者在訊息下面加個「X2」或「X3」,省時省力又是一個回應了!這些回應畢竟都是一個回應,有些人經常已讀不回,要人家從藍色雙剔中暗忖自己已經得悉資訊的狀態,是何等神秘!你當不當這個都是回應?從這些生活細節的轉變,我們就可以理解青年人與人溝通的特點。

「5G」的第二個「G」

筆者被家長問及怎樣建立小孩的良好習慣。我建議一切從生活小節入手,溫故知新「打招呼」這個禮儀的真正意義,正是一個良佳的切入點。我校學生對「校本5G生活」的第二個「G」——Greeting的理解不單是「禮儀」和「問候」,還有「尊重」。

學校師生員工加起來接近一千人,每天在校園裡碰到不熟悉的人總比很熟悉的多,大家在未相熟之前流露對彼此的尊重是令人順心的;加上本校是一所基督教學校,問安背後就是一種「祝福」,即使在短短的一兩句中都包含祈盼主恩顧眷同校伙伴的意思。要維繫情誼、要團結隊伍、要營造文化,「打招呼」這一個行為正是維繫及建立情感的重要橋樑。

點擊圖片放大
+3
+2

別再做「怕醜仔」

文化是需要建立、經營和承傳的,我們重視的是文化表徵裡面的意義和得著,有形無實的行為得不到真正的果效。因此我們配合早會的講解、周會及日常細節的要求,期望年青人(尤其是踏入青春期的中學生),可以善用這段疫後重整旗鼓的時期,勇敢地突破自己,不再做「怕醜仔」,來做一個主動與人打招呼、凡事正向樂觀,以及懂得與人和諧相處的有為青年吧!

hket App儲積分換獎賞︰https://bit.ly/3ClEy1R

【名師試題教室】睇片連工作紙  中英數必學單元︰https://bit.ly/3sEeM3Q

hket App已全面升級,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、健康、娛樂、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Video。立即下載︰https://bit.ly/34FTtW9

TOPick推出「Band1學堂」,更多教育升學資訊︰https://bit.ly/3a6HT6T

撰文 : 陳思茵 聖馬可中學校長